清澈的水面之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日前,舟山登步岛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一期迎来首批试养对虾起网。几艘养殖小船在鱼塘间来往穿梭,工人驾着小船沿光伏板间的阴影水道缓缓前行,收起网笼,随着渔网浮出水面,青褐色的对虾活蹦乱跳,不时溅起水花。这不仅是一次收获,更是对该项目“渔光互补”创新模式实际成效的重要检验。
“渔光互补”就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有机结合,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养殖,使水域空间得到全方位立体利用。登步岛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由舟山龙源雄亚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总体运营,项目一期总占地1100亩,共有33口养殖塘。该公司引进专业化养殖团队开展具体养殖作业,首批试养投放了40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和8万尾青蟹苗,采取青蟹和对虾混养模式。现阶段,对虾已经开始量产,青蟹预计今年10月迎来收成。
“光伏板不仅将炽热的阳光转化为清洁的电能,同时它们也为鱼虾蟹提供了一个‘遮阳伞’。”据舟山龙源雄亚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东升介绍优配货主,光伏板下的水温比普通水域低2℃至3℃,这有助于减少夏季高温对虾蟹的不利影响,降低其应激反应,并显著提高养殖的存活率。
“目前5个塘收了5000斤左右,收成不错!”现场负责养殖作业的技术人员高兴地说,这批虾才养了三个月,时间不长,但个头已经挺大,如果再多养一段时间,产量还能再往上走。
这些对虾放于掌中,足有手掌长度,一公斤的对虾数量在40到60个不等。“这批对虾的品质达到了预期,我们将把首批收购的对虾迅速发往市场。”收购商张秀彬说道。
“我们充分利用养殖塘上方的空间资源进行发电优配货主,相当于在不新增用地,又不影响水面养殖的情况下,叠加了发电功能。项目方通过滚动施工、分批并网的建设模式,已于去年10月实现一期全容量并网发电。从今年1月至今,发电量已达70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9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1万吨。”陈东升表示,该项目一期采用22.5米超大跨度光伏支架,其宽度是传统渔光互补支架的三倍以上。此外,还引入了数字化养殖系统,通过多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塘内水温、溶氧量、盐度等关键水质指标,提升养殖效益。由于今年养殖周期较短,目前采取低密度养殖模式,下一步将总结首批养殖经验,持续优化“渔光互补”运营效率。
东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