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朝阳沟》中许多唱段都很流行,如主角银环的《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上山》、《下山》,栓保的《自从你写信要下乡》、《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配角栓保娘的《看见了新被子我实在难过》、《银环儿你不要多操心》,银环妈的《我把你养来把你生》、《我的儿回家来看我》、《给银环写信》,二大娘的《墙上画马不能骑》、《俺外甥在部队给我来信》,老支书的《我到县里去开会》,巧珍唯一一段唱《刚才我把俺嫂子叫》等都很流行。对唱中有栓保银环的《上山》第二段,《学锄地》和三个亲家母对唱等。在这些唱段中,要以受欢迎程度排序,其中三个亲家母对唱,应该排名靠前。
这段唱腔,由五个角色共同完成。其中栓保娘、银环妈和二大娘为主,几乎轮流对唱。银环就一句“俺的娘待我像亲妈”收尾。巧珍虽然就回答了二大娘的一句“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对白,也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原唱词是:
栓保娘唱: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
银环妈唱: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展开剩余76%二大娘唱: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栓保娘唱:自从孩子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银环妈唱:出门没有带被子,她失急慌忙离开家
二大娘唱:你到家里看一看配资栈,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栓保娘唱: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银环妈唱:在家没有种过地,她一次锄把也没有拿
栓保娘唱:家里地里都能干,犁耧锄把都敢抓
二大娘唱:又肯下力有文化,不愁当一个啥,啥?
巧 珍唱: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二大娘唱:对,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呀啊
银环妈唱:针线活她不会,端碗还嫌手腕麻
栓保娘唱:吃穿不用她粘手现有巧真俺娘俩配资栈
二大娘唱:老嫂子你放心吧,婆婆不会难为她
银环妈唱:在家生来好喝水,一天三遍不离茶
栓保娘唱:一天到晚有开水,茶瓶暖壶有俩仨
二大娘唱:婆婆是个忠厚人,姑嫂亲得像一个妈,女婿是个好青年,她的公公,她公公种地是个老行家
银环妈唱:虽说吵过两句嘴,怨我的水平态度差
二大娘唱:狗皮袜子没反正,谁家舌头不磨牙
栓保娘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银 环唱:俺的娘待我像亲妈、像亲妈
欢快流利,对答如流,充分表现了三个亲家母见面后的喜悦心情,对银环来朝阳沟前后的大变化各抒己见,唱词既符合身份,又接地气。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或者叫硬伤。就是三个亲家母之间称呼有点乱套,或者说是没有弄清楚谁大谁小?二大娘唱中两次叫银环妈“老嫂子”,对不对?到底谁才是老嫂子?
《朝阳沟》创作于1958年,当时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郑州的高三学生栓保、银环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大学,也没有去当营业员,剧团来信让银环去当演员,她也是原封退回了,一心一意要共同回到栓保家,也就是登封县曹家湾(现在改为朝阳沟村)去干农业、当农民,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姑且不论栓保是如何去郑州上高中这个不合理的问题。只论他俩的年龄,高中毕业应该是18岁左右。而栓保是家里老大,银环是家里的独生女。过去结婚年龄也就是18岁左右,所以他的父母应该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
因此,在电影版中,三个亲家母的扮相都太老了,特别的杨华瑞老师演的银环妈,像60岁的老年人,穿戴也不像城里人。而三团后来新排的《朝阳沟》就有意把银环妈打扮得年轻些,穿戴洋气些,能够与她是城里人的身份相配。特别是,2025年后三团新排了新版的《朝阳沟》,剧中三个亲家母栓保娘由陈晓兰、银环妈由刘媛、二大娘由许超霞分别扮演,特别是刘媛扮演的银环妈,年轻美丽,有人都提出反对意见了。其实,现在40岁左右的城里人正是人生的辉煌时代,可能与上世纪50年代有所不同,因为当时人的预期寿命也就只有50多岁吧。人过40岁,当时就像老年人了。
在剧中,二大娘却叫银环妈为“老嫂子”,而银环妈叫李来青支书为“老李哥”,而栓保娘叫二大娘为嫂子,栓保爹叫李支书为兄弟,栓保叫李支书为“来青叔”。这是不是有点乱套了?到底谁是亲家母中的老大呢?估计是原电影版《朝阳沟》中,马琳老师扮演的二大娘改为了二大婶,舞台版中改回二大娘,但是唱词没有变回来造成的。按照剧情,二大娘显然最大,其次是栓保娘,三是李支书,最后才是银环妈。所以,二大娘叫银环妈为“老嫂子"是不对的,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老妹子'!
发布于:河南省东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