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不继,不得不长期赊米度日”,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慈与蒋孝严的少年岁月,他们的生活可谓贫困得令人难以置信。对于外界而言,“蒋家的孩子居然没饭吃”简直难以置信东信证券,但这确实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写照。
蒋孝慈和蒋孝严刚出生时,依然带着“蒋”这个姓氏。尽管他们是蒋经国与章亚若的私生子,他们仍然得到了蒋介石的“赐名”。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母亲章亚若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离世中去世时,两个孩子被外祖母周锦华带走。为了避免命运的重复,她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姓氏,把“蒋”改成了“章”。外祖母深信,孩子们若承袭母亲的姓氏,或许会遭遇与母亲相似的不幸结局。
这一改变,没想到成了他们后来认祖归宗的巨大障碍。几十年来,兄弟俩一直以“章”姓生活,被过继给外舅章浣若抚养。章浣若当时是贵州铜仁的县长,家境相对较好,虽说有七个儿女需要照顾,但至少能为外孙提供一个温饱的环境。兄弟俩的童年虽然困苦,却至少没有为生计发愁,时常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展开剩余81%然而,台湾的岁月让兄弟俩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1948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经国的亲信王升将消息传达给章浣若,要求他带着家人转移到厦门,再从那里搭船前往台湾。蒋孝慈和蒋孝严那年才七岁,年纪尚小的他们,看似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毕竟这段时光,外祖母和舅舅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让他们度过了不少难关。章孝严曾回忆道:“虽然母亲早逝,父亲未曾在身边东信证券,但外婆的爱与舅舅的关心,让我们感到满满的温暖。”他特别怀念外婆,那段岁月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然而,进入少年时期的生活,却再也没有那么幸运。章浣若无法再继续从政,只能通过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计,而这生意的前景并不乐观。兄弟俩与外婆、舅舅、舅舅的七个孩子一起挤在台湾新竹的两间破旧屋子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章孝严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家时,说:“那时候的‘家’极其拥挤,我和外婆、弟弟只能挤在一张小竹床上,书桌都没地方放,只能堆在过道上,连奖状也只能粘在墙上。”
舅舅做生意从不顺利。因他出身书香门第,商业的规则对他来说异常陌生。无论是日用百货、烟酒,还是碾米厂,章浣若所做的生意始终难以成功。为了生计,他总是奔波不息,但家庭生活却愈发艰难。外婆年事已高,兄弟俩有时不得不处于“放养”状态。章孝严自己曾描述这段时光为“自生自灭”。有一次,他和弟弟调皮地跳进一个灌溉用的深水渠游泳,他们误以为水浅,结果被水流冲得无法自控,幸好有路人经过,及时把他救了上来。章孝严永远记得那一幕:“如果没有人及时救我,‘自生自灭’的结局很可能就真的发生了。”
在成长过程中,兄弟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外祖母从未隐瞒,他们知道自己是蒋经国的儿子,但也因此承担了更多的孤独与不安。尽管王升曾帮助过他们一段时间,改善过家庭状况,但随着他和舅舅的关系破裂,王升不再提供帮助,兄弟俩的生活又陷入困境。最困难时,他们常常连饭都吃不饱,不得不去米店赊账。赊米这件事对年轻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极为羞耻的事情,但生活逼迫他们无法选择,只能依靠这种方式维持生存。章孝严和弟弟曾常常通过猜拳来决定谁去赊米,而这段艰苦的岁月东信证券,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孝严兄弟逐渐意识到:即使他们是蒋经国的儿子,也不意味着可以依靠父亲的名气过上好日子。高中的时候,他们曾渴望拥有一台收音机或电风扇,那时台湾经济已经飞速发展,但他们家里却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有。没有沙发,没有浴室,没有抽水马桶,家里的家具只有简陋的竹器。他们的生活虽然贫困,但却因为这份贫困,造就了他们更加坚韧和努力的精神。
周锦华外祖母对他们影响深远,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坚韧、忍耐,并且从不放弃斗争。她常对兄弟俩说,贫穷并不是耻辱,真正可耻的是不知道如何从贫困中走出来。周锦华操劳一生,最终因过度劳累,在他们考大学前去世,留下了两个无依无靠的孙子。章孝严兄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吴大学,正是在这年,他们终于从王升口中得知了自己确实是蒋经国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章孝严顺利服役,1968年通过了外交领事人员的乙等特种考试,10年后,又顺利通过了甲等特种考试。此后,他逐步从外交的基层做起,成为台湾舆论界知名的“双声带外交官”。尽管蒋家背景对他的职业生涯有所影响,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成就与家世无关,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赢得的。
在仕途上,章孝严的成长过程并不容易。特别是在1989年,当他出使韩国时,由于韩国政府认为他是“庶出”,他被拒绝了。这次打击让他一度沉默,而这种“父子隔阂”让他深感痛苦。即便在蒋经国去世后,章孝严仍未能与蒋家正式认亲,这个遗憾成了他心头永远的痛。
然而,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章孝严兄弟最终在2002年,章孝严终于在自己的身份证上填上了父亲蒋经国的名字。这一刻,他激动地将这张身份证的复印件送给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这是他赠送给他们最特别、最有意义的礼物。章孝严常说:“无论过去多么艰苦,成就我们的,正是这些成长中的磨难。”
尽管蒋孝严兄弟的物质生活远不如蒋家其他同辈的子孙,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更加丰富而完整。他们的奋斗历程,值得被铭记。
发布于:天津市东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